close

      有些人認為佛教強調無我, 卻又認同輪迴的概念, 這彼此間有所矛盾. 因為既然沒有我這個主體, 那又是甚麼東西在承受輪迴業報呢?


     首先, 佛教本身是對古印度婆羅門教的革命, 而在那2600多年前的古印度宗教信仰中, 輪迴觀念是種姓制度下的自然產物, 因為有輪迴有激勵信眾跟穩定階級的功能, 這點是當時古印度前佛教的人的基本"觀念". 可以說是佛教的前提而非結論.


      再來, 就是佛教是一種外來信仰, 無論是佛教的空無觀, 或是婆羅門教的輪迴觀, 在佛教傳入前的前秦漢時代, 對於我們中華文明的子孫來說都是陌生的. 這點對於西方世界60年代前未大量接觸東方文化哲學下的人而言, 也是同樣的異類


      而佛教本質上為何反對我執, 很大一個因素就是要破除被輪迴概念折磨了千百年的婆羅門信徒心中的困擾, 因為既然沒有一個我, 那就沒有接受痛苦的主體, 那無限無限的輪迴又有何懼?


      這點關於破除超脫的觀念, 無論你同意或不同意, 但對於一個從來沒接觸過輪迴概念的人而言, 要說服他為何要接受無我的概念, 就顯得很困難甚至不知所云. 比如你相信基督教下的天堂地獄觀, 人生只這麼一回, 那麼相信有一個真我可以在天堂永遠享樂, 遠比相信沒有真我所以可以不用在地獄受苦來的有吸引力多了


      所以在佛教東傳入中國, 大乘佛教要轉化為民間信仰時, 各種包裝在佛教的前提假設像是輪迴觀, 就被一整包的包裹成一個完整的思想信仰體系, 而恰巧中國在接受佛教的年代, 是正逢苦難無邊, 人民似乎不知何時才能看到希望的大黑暗分裂時代(東漢末到魏晉南北朝), 因此貧苦百姓很快就從古老組先崇拜的自然宗教信仰, 轉變為相信輪迴苦難的民間佛教信仰.


      這裡要說前佛教時代, 中國人並不相信輪迴, 甚至還有舉世獨特的"多靈魂"宗教觀. 相信屬天屬地的魂魄, 而一個人是很多靈魂的複合體, 有些是繼承自祖先,有些來自天地自然, 又回歸天地自然. 兒子孫是自己的真身魂的延續. (而非種姓制度下的階級輪迴, 比較像接力棒一代傳一代, 而且有自然神的觀念). 所以才會一直有帝王想要成仙, 因為死亡可以回歸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而好的歸宿就是仙. (仙這個觀念才是中國人自有, 你試著去跟外國人解釋仙, 就會了解有多另類多困難)


      佛教(宗教)觀念跟佛學(哲學)觀念上的空無跟我執, 以及輪迴業報都有極大的差距. 甚至就大乘各宗而言, 還彼此有差 (實際上也是造成宗派差異主因). 就一種比較淺白的說法而言, 這個 "我"是因緣際會拼湊出來的, 身死後靈魂因執念所以重新聚合到下一個軀殼裡(可能是六道任何一界, 這裡可以明顯看出被打包進佛教中的婆羅門教種姓階級觀), 如果這輪迴仍舊繼續造業, 無法勘破我執, 那靈魂就會一再不斷的重新一次又一次的聚合. 但這其實只是假像, 因為最初是因緣巧合才出現, 是那第一業因種下, 才有後來種種的果報.


      可以很容易想像這種哲學宗教體系, 對於授予人們死後有歡樂光明, 有無限希望極樂天堂的伊斯蘭教, 相較之下不會太有吸引力. 所以伊斯蘭教一傳入北印度後, 佛教很快就在北印度被遺棄消失. 伊斯蘭化的印度後來還要靠傳出去的東亞佛教回流後, 才慢慢恢復融合出現代印度教. 而佛教大宗的中國與東亞則吸收了中國的道家思想, 出現禪宗以降的民間佛道混合信仰. 中間因這些外來信仰的嵌合, 東拼西湊後, 最終產生了許多無法自圓奇說, 甚至矛盾的觀念散落在普羅大眾的文化信仰裡.

佛教(宗教)中無我與輪迴概念間矛盾(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海牧羊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